水性凹印油墨是一种绿色印刷材料,其开发应用大大减少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减轻了大气污染,改善了生产环境。我公司目前在烟包印刷环节已基本使用水性凹印油墨,下面就水性凹印油墨在烟包印刷中的工艺控制与业内同仁共同交流探讨。
常见印刷问题
1
叠印后线条变细、文字缩小现象
水性凹印油墨干燥成膜后,其表面张力一般较溶剂型油墨低,在其上叠印溶剂型油墨时会出现线条变细、文字缩小等现象。例如,在水性凹印油墨上叠印溶剂型金属油墨时,会出现线条变细或印迹不实现象。对此,制版时应对线条和文字进行适量扩放,以满足印刷要求。
2
大面积实地印刷时出现“水纹”现象
水性凹印油墨所用印版的网穴深度通常要比溶剂型油墨所用印版的网穴深度浅,因此大面积实地印刷时容易出现“水纹”现象。此时,需要适当增加印版的网穴深度,并提高印版的制版精度,同时要求印版表面光洁度要高,否则油墨不易被刮墨刀刮干净。
3
印品易产生“拉条”现象
因水性凹印油墨的转移性良好,刮墨刀刮过之后,附着在印版表面的油墨极易转移到承印物上,导致印品容易产生“拉条”现象。此时,需采用优质刮墨刀,如陶瓷刮墨刀,其刃口光滑,无需打磨,弹性好,耐腐蚀,刀锋部分独特的抛光处理,可使刮墨刀与印版滚筒完美贴合,从而达到最佳的刮墨效果,大大减少“拉条”现象产生几率。同时,还可加大刮墨刀压力,但这样又会缩短印版使用寿命,因此要求印版表面铬层硬度要高,以延缓印版磨损。
4
网目调图像网点丢失现象
由于水对静电效应不敏感,因此对于要求较高的网目调图像,使用水性凹印油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网点丢失现象。虽然通过调整油墨的印刷黏度、稀释剂的配比、压印辊的软硬度等手段,网点丢失现象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还需从制版参数上考虑网目调图像高光和暗调部位的阶调及层次渐变。
5
细小线条、文字扩展现象
对于细小线条、文字,由于水性凹印油墨所用印版网穴较浅,因此只能采用低黏度油墨印刷,加上水性凹印油墨的干燥速度较慢,极易导致细小线条、文字发生扩展,出现线条变粗、尖角变钝、阳字变大、反阴字变小、条码识读率变差等现象。对此,制版时应对细小线条、文字做适量收缩。
6
低定量薄纸印刷时需背涂
无论是铜版纸,还是转移纸、真空镀铝纸、镭射卡纸,水性凹印油墨都能适应。但需注意的是,若在低定量薄纸上进行印刷,则要考虑在纸张背面进行水性背涂工艺,以保证纸张正背面含水量保持平衡,否则纸张会因正背面含水量不同而产生变形,从而导致套印不准。
工艺参数的控制
1
油墨黏度
印刷细小线条、文字时,水性凹印油墨黏度要比溶剂型油墨低1~2秒;对于大面积实地,水性凹印油墨黏度则要比溶剂型油墨高1~2秒。
2
稀释剂配制
水性凹印油墨的稀释剂可依据油墨的干燥速度自行调配。目前,我公司采用的稀释剂为乙醇和水,两者的配比在1∶1~4∶1之间调整。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稀释剂配比时,水不能添加过多,否则水性凹印油墨会产生气泡;乙醇也不能添加过多,否则水性凹印油墨表面容易结皮,从而产生“拉条”等质量问题。另外,由于水性凹印油墨的黏度相对稳定,因此印刷生产时无需不断添加稀释剂。
3
干燥温度
水性凹印油墨的稀释剂是水和乙醇,干燥方式是少量渗透到承印物上和大量挥发,干燥速度比溶剂型油墨慢,因此需提高干燥温度,通常设定的温度要比溶剂型油墨高10~20℃,同时还需加大排风气量。
4
环境温湿度
由于水性凹印油墨中树脂的特殊性,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油墨易增稠,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冻结现象;当环境温度较高时,油墨又会出现结皮、干固现象。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水性凹印油墨生产及储存的环境温湿度,最好保持恒温恒湿,而且必须密封保存。
通常,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8~30℃,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65%,北方冬季需升温加湿,南方夏季需降温除湿。
更多精彩,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