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为三个方面阐述:
一、目前市场常用的几种青花绘画方式
二、景德镇青花瓷绘画技法演变史
三、青花料对青花绘画的影响
青花山水茶器一、目前市场常见的几种青花绘画方式
1、贴花:批量生产工艺;
2、半贴花(纹饰和人物贴线条内分水,山水贴线条加分水):模仿全手绘工艺;
3、描图画(古代先构图再用黄蔑灰水浆,现代用广告彩水粉彩,打印蜡纸戳孔印广告彩):有一定绘画基础的学徒可以根据师傅的图样描着画,类似临摹,描线后再分水,降低绘画难度;
4、半描图半手绘:一些比较难的核心画面采用构图,比较简单的附加画面采用手绘,画后再分水,需要经验比较丰富的师傅才可掌握;
5、构图画:难度较高的绘画模式,先构图再绘画,最后分水,得有丰富经验的师傅才能掌握;
6、简单构图画:难度最高的绘画模式,在坯体上简单用铅笔构图落笔绘画,最后分水,只有顶尖的师傅才能掌握(当然是前提要画的好看)。
1、先从贴花说起。
普通的贴花一般大家都会看,它的印刷网格一眼就能看出来,相对比较简单;贴花主要也就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保持图案纹饰的一致性。需要先印刷好花纸,再贴到瓷胎上(还有一种是直接贴釉上的模仿青花,那个就算釉上彩了,不在讨论范围),然后上釉就可以烧了。所以它的加工就很快,符合现代批量生产要求
另外目前有一种高仿的贴花工艺,它的青花线条采用贴花工艺,现代印刷技术越来越好,这种贴花纸印刷的特别好,网格不太明显,加上青花又是釉下彩,通过高温烧制后,部分青花料会融入釉内,看起来就像手绘一样,因此这个区分起来就有点难。大家谨记,只要一看这个线条很僵硬不自然的,就要心存疑问了。如果实在看不懂就用放大镜看,它再怎么厉害,用放大镜一放大,油墨的网点也是可以看出来的。
贴花瓷器2、目前最难区分的是半贴花,纹饰或人物山水等先贴线条再人工分水(其实这种工艺应该称刷水,比分水简单),模仿全手绘工艺。
半贴花是很容易看走眼的,无论是人物的线条,还是纹饰线条,或者山水,它的工序都是这么个情况:线条先全部用贴花贴出来。然后到分水的地方,进行手工刷水。这种难区分就在于分水是有浓淡渐变过程的,而且又没有油墨印刷的网格痕迹,很容易认为这种就是全手工绘画。
3、描图画:也就是先由师傅打稿出图,再让有一定绘画基础的学徒根据师傅的图样描着画,类似临摹,描线后再分水,降低绘画难度。
传统操作如下:先由师傅用淡墨或黄蔑烧成的灰在坯体上作画,定稿之后,再用浓重的黄蔑灰再进行描绘,然后用棉纸或毛边纸剪成和器型类似的形状,轻轻按在坯体上,用指甲在纸背轻轻摩擦,把图案印到纸上,用黄蔑灰再在纸上进行描绘。干后将图纸附在没有描绘过的坯体上,用指甲或压子轻轻摩擦,使坯体上出现描绘痕迹。而后让有一定绘画基础的学徒或匠人们根据描绘痕迹来画,这样一是降低绘画难度,二是保证了画面的一致性。
古代没有印刷技术,只能对着描或对着画。依托于现在先进的印刷技术,匠人们得以改进这个工艺,看到一个比较好的画面,可以把它复印下来,再用针沿图样线条刺穿,然后把纸张附在坯体上,用棉花蘸黄蔑灰或水墨干粉,在纸背轻轻刷抹,粉料从针孔落到坯体上,形成小细点连接的图案,根据细点图案来描绘就方便了许多。
描绘好线条后再进行分水,分水之后再上釉窑烧。这样就使画面的构图难度降低,提高了效率。这个方法的重点在于需要一位水平高超的师傅才能打样出比较好的图案,另外需要有一定绘画功底的匠人才能进行描绘,画师水平的高下决定了最终的成品效果。
描绘青花瓷4、半描图半手绘:一些比较难的核心画面采用前面提到的描图画,比较简单的附加画面采用手绘,画后再分水,这个需要经验比较丰富的画师才可掌握。
半描绘青花瓷5、构图画:难度较高的绘画模式,先构图再绘画,最后分水,得有丰富经验的师傅才能掌握。
这种青花绘法就需要水平较高的师傅才能完成(当然随便乱画一通的除外),这些师傅一般最少得十几年以上的功底。他们先用铅笔勾勒一下图案(因为青花料比较特殊,一旦落笔就很难或者无法擦掉,除非用刀片把青花料刮掉。如果这个画面比较细的话,刮掉就会影响到边上画的东西。如果坯体比较薄的情况,搞不好就刮穿了),再用青花料盖住,高温一烧,铅笔的痕迹就全部都没有了。
分水很难!拿构图来对比,它有很多可以取巧的地方,我们可以用贴花之类的方法省人工。比如说对这个画面我掌握的不是很好,可以先把图把它给拍上去,往上一贴,我对着描就行了,这样不用掌握很强的构图能力,我就可以画。但是分水就不一样,分水需要掌握整个渲染过程,这个过程没有投机取巧的办法。分水,必须要从浓到淡,各级的分水都得掌握,你才能做到,否则就是不会!
另外青花料跟普通绘画的色彩染料不同,它在烧制前的颜色跟烧制后是完全不一样的,并且青花料的浓淡完全是靠师傅们的经验调制和把握的,分水之后的画面在未烧之前看起来颜色都差不多,烧出来后它的颜色的过渡就会凸显出很多层次。
构图画青花瓷6、简单构图画:难度最高的绘画模式,在坯体上用铅笔简单构图,然后落画,最后分水,只有顶尖的师傅才能掌握(当然是前提要画的好看)。
这种青花绘画技术需要至少十几二十年以上的经验才能完全掌握,且还得是在这个领域里面绘画比较有天赋的人。经验积累使得他经见过许多的器型,脑中有足够多的图案,以及这些图案的构思。当他面对一个生坯,就会想到这个器型该配什么样的画面。通常情况下,他会在坯体上简单画几笔,比如这里画一个圆圈代表一只鸟,那里随便打一个轮廓,代表山,构成一个画面。旁人肯定是看不明白的,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是怎样的一个构图。
就是通过这样定几个点,在这个简单的构图后,他就可以直接上手绘画,把整个画面展现出来,这是最考验一个师傅的功底的,这种水平就非常高了。
简单构图画青花瓷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也可以看出,青花绘画流程并不复杂,简单总结就是:构图—勾线—分水(洗染)。
然而越是看起来简单的事情想做好就越难,有些师傅可能终其一生也只能画一些简单的图案。后天努力很重要,然而到了一定的层次后,努力且有天赋的那少数人真是让人望尘莫及!
二、景德镇青花瓷绘画技法演变史
1、元代青花:点(竹节,莲花、山石等细节处),画(勾勒画法,各种粗细线条构图),塌(侧笔涂塌,花卉枝叶),染(大笔渲染,山石,蕉叶),模印加勾勒。
元青花的装饰分为白地青花和青地白花两类。
白地青花是在坯体上用青花料进行描绘,元青花绘画的笔法干脆利落、一气呵成,这也是现今非常难模仿的原因之一,因为越是模仿越是感觉线条僵硬没有元青花的流畅感。
青地白花也叫反青花,是将青花料涂地,纹饰处留白。一种是先用细线勾勒纹饰,在纹饰外用青花料涂抹,形成青地白花;另外一种是先用细线勾勒纹饰,在纹饰外间隙内以细密线条勾勒海水纹或花卉纹,这是青地白花的衍生方法。
仿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2、明代青花:洪武单笔勾勒(海水纹,回纹,缠枝叶),双勾填色(扁菊、蕉叶纹、花卉纹);永乐单笔勾勒,勾勒点染,双勾填色,白描;宣德单笔勾勒点染、浓笔勾勒淡笔渲染、双勾填色、双勾填色加点染,填色采用大笔上下渲染,可见笔痕;成化粗笔双勾填色、细笔双勾填色、单笔勾勒点染;弘治正德没什么变化,嘉靖学画不学染,学染不学画,细笔双勾填色,粗笔双勾填色;隆庆双勾填色,双勾填色后点染;万历双勾轮廓和分水填色。
大明宣德年制青花蟋蟀罐3、清代青花。清代青花主要看康雍乾三朝的官窑瓷器。清三代之后,整体就没有特别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