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面使用的涂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中科翔无机硅酸盐涂料。”中科院广州化学西部研究院重庆负责人唐毅介绍,“这款涂料采用高科技重组技术,对传统无机涂料的成分进行了改良,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耐候性、抗霉菌性及不燃性等优越性能。”
近日,记者从两江协同创新区获悉,中科院广州化学西部研究院(以下简称“西部研究院”)多年来依靠技术创新,在精细化学品应用等细分领域,做出了“大文章”。
研究院团队成员合影。(来源:两江协同创新区)
十余年攻关纳米银线导电膜成功试用据了解,西部研究院成立于年,系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内设机构,下设中科广化(重庆)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科检测技术服务(重庆)有限公司。主要聚焦精细化学品的应用与产业化研究,涉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电子信息有机聚合物、建材化学品、触显化学品、陶瓷化学品、胶粘剂和有机新材料等领域。
近年来,电子科技产品不断更新迭代,手机、平板电脑等触摸屏产品应用越来越广泛。西部研究院瞄准研发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这一新产品。
什么是纳米银线?
西部研究院实验室。(来源:两江协同创新区)
“举个例子,有时候我们会发现电脑、电视屏幕出现光点,事实上,就是纳米银线出现断裂,我们研发的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产品,具有高长径比的特点,即使纳米银线出现断裂,呈现在屏幕中的光点也会更小。”西部研究院工作人员林树东介绍,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攻关,团队合成高长径比的纳米银线(线径10-nm,长度20-μm),采用功能高分子材料改性纳米银线并配置成导电油墨,经过精密涂布,制备成柔性透明的纳米银线导电膜。
据介绍,相对传统的ITO透明导电材料,纳米银线具有用量低、价格便宜等优势,高长径比纳米银线在搭接导电通路时会产生更少的接触点,可以保证电路的高导电率及可弯折性,从而保证了电路透明度,让屏幕显示更清晰。该产品已在相关电子企业成功试用。
研发新型感光防护油墨帮助企业突破产品良率难题一次,深圳一家生产手机盖板及触控屏的企业找到西部研究院研发团队,希望能够研发一款产品,解决生产过程中制约产品良率的难点问题。
了解到客户需求后,团队便开展技术攻关。经过一年努力,西部研究院团队成功研发出抗CNC(计算机数字化控制精密机械加工)水脱型感光防护油墨产品,用于光学玻璃在开料、CNC精雕过程中的临时性保护。
这种新型水脱型感光防护油墨有什么优势?
研发团队成员说,传统电子防护油墨采用碱液脱膜,易腐蚀玻璃,清洗困难且产生大量废碱水。而西部研究院研发的新型油墨产品为紫外光固化产品,使用普通热水脱膜,对玻璃无伤害。且脱膜时防护膜成片状脱落,易过滤及分离,工艺自动化程度高,不仅安全环保,还提高了玻璃盖板加工制程的生产效率和良率。
该新型油墨主要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工艺制程,除了触摸屏玻璃,还包括手机面板、工艺玻璃等分切保护领域。
目前,该产品已实现量产,并被应用于华为、三星、小米等电子终端产品的玻璃盖板加工工艺,不仅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实现了技术国产化。
发挥技术创新优势探索细分领域发展新方向近年来,西部研究院在细分领域中作足“文章”,通过发挥技术创新优势,探索未来发展新方向。
在新型建筑材料研究领域,已申报发明专利3项,包括“一种可再生的环保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珍珠岩膨化设备”和“一种pH响应珍珠岩复合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项目产品正在申报“绿色建筑节能推荐产品”。
在乡村振兴和环保方面,西部研究院在北碚柳荫镇华蓥村、独瓦房和王家坝等村落建成5处无动力示范工程项目,在蔡家工业园礼恩派公司试验微动力处理项目,在江北区观音桥现代广场实施化粪池与排污系统改造项目等。
近年来,西部研究院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企业拥有单台价值10万元以上设备47台(套),价值约万元,已形成院士牵头领衔、硕博导师领 的百人科技团队;服务地方科技发展新增知识产权上百个,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数十个,并建成电子有机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中心、车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工程技术中心,以及开放式的科研公共检验检测平台。(记者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