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徽墨史上,赫赫有名的墨品有紫玉光,千秋光,五百斤油,古隃麋,圭璧光,骊龙珠等等。
本次以箧中所藏清代五百斤油墨的名品为例,介绍五百斤油墨的来历与流变。
一.五百斤油墨的由来。
五百斤油墨,最初为乾隆年间金冬心(金农)请制墨名家程一卿定制。顾名思义,此墨之烟料由五百斤桐油烟烧成,实为美称,类“十万杵”。
在金农之前,各墨家未有此墨品。金农以后,仿造者众,上至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等诸名家,下至不知名小墨家,皆有复刻。
程一卿,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学者,精于制墨。又名程瑶田,还有易畴、易田诸名。墨肆名“佩韦斋”,并著有《墨谱》,惜己不传。“佩韦斋”的制墨时代,据瑶田《答钱竹汀》诗自注“戊寅、己卯间家居制墨”,知为乾隆二十三四年(、)。佩韦斋的创立,自应更早些。据程怡甫《尺木堂墨等跋》说:“族兄易田,见古法沦没,搜讨诸家遗意,参与心裁,绝不珍奇,归于适用。所作大小剂不下数百种,题其面曰‘一卿氏’。海内宝一卿墨者,黄金不啻也。”
程一卿这类制墨家与曹素功,二汪,胡开文不同,他们的本职不是制墨,而是文人学士。乾隆时期如方密庵,程音田等人,饱读诗书,善于书法,对制墨产生兴趣。他们开墨店作坊,属于爱好兼具商业盈利的玩票性质。其招牌大多一代或二代而终,亦或传于族亲。因他们文人学识与眼光,制墨标新立异,审美有趣,自有品格更受到金农等人的青睐。故常以文友相称,不以墨工视之。
清徐康《窳叟墨录》云:“冬心先生墨赝者最多,真者余谨见大半段,长方厚阔边,体面书皆作漆书,墨面书五百斤油,背冬心先生造,约重七钱。”
金冬心原版的五百斤油墨,据闻正面金农亲笔书:“五百斤油”(阴识填金),背面:冬心先生造(阳文),委角。遗憾至今未见有可信确凿的实物,只有文献资料。
虽然有不少文章提及五百斤油墨与金农漆书的关系。窃以为,漆书与金农用墨实无大的干系,因墨色黑度与亮度还与纸息息相关。漆书指的是金农的书风,而非墨色漆黑。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五百斤油作为精心制作的昂贵名品,其品质当然远胜乾隆时期一般墨品,为金农的书法墨迹添彩。
二,五百斤油墨例举
五百斤油墨因金冬心而声名鹊起。乾隆时期即有墨家仿造。传世品中见有一锭汪节庵五百斤油,背具乾隆年款,是目前最早的实物。
以下列举一些各墨家制工较精良的五百斤油墨,以供参考。
1.汪节庵造,梅花初月读书楼定制。
2.汪节庵五百斤油墨市品,箧中所藏十锭原盒,为道光年间制品。
3.无名款,清中期制品,一锭仅重二钱,极精(惜已出让)
4.汪节庵制,嘉庆年间工部侍郎王鼎订制,极精。
5.汪节庵造,蕙园订制,嘉庆年间,精。
6.曹素功制市品。此墨形制与传闻较为接近,应属复刻?
7.曹素功尧千氏制市品,漆衣,精。
8.清中期,无款。极精。
9.无款,道光时期订制墨,精,仅重2钱。
10.道光时期,胡开文制五百斤油。极精。
11.道光时期,査二妙堂制五百斤油。
三.五百斤油墨的流变
五百斤油墨在乾嘉道时期,大抵为各墨家市品中的一流墨,其价极昂。
据汪节庵传世的墨单,其价高达一斤墨二十五两银子。墨价已超过印银两,磨掉的确实是真金白银。
但随着二百年来,各大小墨家仿制品日益增多,各式各样的五百斤油中良莠不齐的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五百斤油原本高端的墨品形象。
到晚清,在休城胡开文的墨单中,五百斤油降一斤八两银子的中端墨品(但依然算是好墨)。
到民国时期进一步下降,如清末的五百斤油,常为为书写实用墨品。
时至今日,五百斤油墨也不再是当代墨家重点选用的墨模题材,因为太多的五百斤油墨完全是碳黑墨。
原本的金冬心五百斤油墨已成传说。
这墨名已成徽墨史上名品的象征。这固然是漫长的商业竞争重无可奈何的现象,希望这传说,某天能够重新成为现实。
清墨小谈—勒方锜太素斋墨数种辩识
乾隆皇帝的藏墨—那些弘历也得省着用的墨
不鸣室碑帖研究:宣和本玉版十三行的发现(已获台北故宫授权)
古墨漫谈—古墨的纸盒与乾隆时期纸墨盒的微距观察细节
不鸣室古代笺纸研究:复原上海博物馆藏沈辽动止帖及对《中国造纸史》的修正
苍珮玄瑜——以清代漆衣墨为中心中篇
古墨漫谈—从正仓院藏开元四年墨说起
王右军游目帖复制品与大正兰亭会经过
古墨史小谈—古梅园传人松井元泰真的来过徽州交流制墨吗?
真假祭侄文稿与真迹所用纸墨
鸿不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