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木版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形式多样。它是可藉雕版刷印大量复制的艺术传播形式;年画,是以年俗为主题的版画,也是中国老百姓春节期间特有的民间工艺。这些看似普通的年画之中蕴含着广大老百姓的生活智慧和美好祝愿,它传承的不仅仅是祖辈的手工工艺,更是一种传统文化。
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作为这种艺术形式的突出代表-宗家庄木版年画,无论在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前段时间,笔者为深入了解民间年画,专门去平度市宗家庄村进行了实地查看学习,了解到了宗家庄木版年画的渊源,制作、材质、题材等内容,感觉受益匪浅。
作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宗成云老师把毕生的精力,用在了木版年画的传承、发扬方面。进入他的印制房间,扑面而来的是清香的油墨味,书架上、墙上、门窗上……,处处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木版年画,让人感到兴致盎然。
据宗老师介绍,平度宗家庄木版年画源于清朝嘉庆初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道光年间,宗家庄有位名叫宗有明的人将木版年画从潍坊杨家埠带到了宗家庄,本意是让它成为村民谋生的一个手段。开始时,还请了杨家埠的师傅进行现场指导,村民们认真学,细心操作。不久,村里便有了多家年画生产作坊,到了民国初年,宗家庄70户人家已有30多户开了木版年画作坊,后来发展到全村户户都以年画生产为业。
每年秋收、秋种结束以后,特别是进了农历腊月门,全村年画作坊开始日夜做工制作年画,非常红火。每到春节来临前夕,特别是过了腊月二十三辞灶节以后,远近十里八乡,不管是富余户还是贫困些的家庭,都要在自己的室内、墙壁贴几张年画,烘托节日热闹气氛。而宗家庄木版年画就最受大家喜爱。人们都会以家中张贴宗家庄木版年画而感到自豪。
这里的木版年画按用途可分为神供类和装饰类,题材形式多样,大都和农村房屋建筑密切结合。木版年画的内容与中国传统年画一样,取材广泛,多以民间故事、戏曲、小说等为素材,另有中国传统的“门童”、“财神”、“灶王”、“窗花”等多个品种。内容多为麒麟送子、莲(连)年有鱼(余)、五子登科等。按照张贴位置大致可分成门画、窗花、居室画、神供画等几类。多用寓意、夸张、象征的表现手法。相比潍坊杨家埠年画“大块红大块绿”的色调,宗家庄年画以细腻见长,人物形象朴拙,色彩更加艳丽夺目,别树一帜的风格使它成为北方农村年画市场的抢手货。
年画生产分绘画、雕刻、印刷、装裱等几道工序,细分起来有2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极为精准。先将画稿勾出黑线稿,贴到刨平的梨木上,雕刻出主线版。待印出主线稿后,再分别不同颜色,刻出色版,套色印刷,最后修版装裱而成。具体制作工序是:首先,一是选出图案;二是按照图案找出印版;三是用刷子蘸上颜料刷到木板上,再将宣纸压在第一张印版上,用不带颜色的刷子轻轻一刷,印出图案的大体轮廓;四是换另一张版,用刷子蘸另一种颜色到木板上,再将年画图案与印版对齐后,再轻轻一刷,印出第二种颜色的图案。不一样的图案用不一样的印版,同一个图案还需要不同颜色的印版。这个图案有几种颜色就要刷几次。最多的时候,一张木版年画需要印刷8次。工序非常复杂,但村民们不怕苦,不怕繁,不怕累,现在制作精美的木版年画几乎成了宗家庄村人人都会的手艺。
宗家庄年画具有饱满、匀称、流畅、刚劲,装饰性强,色彩鲜艳等特点,绘刻细致,排版精美,深受社会喜爱。年,宗成云老师成立了平度宗家庄木版年画开发部,开发部共拥有套、多块宗家庄木版年画的木制印版老木版,其中清代原版80多套,它们都是清道光年间木版年画传入宗家庄时,宗家先人们自己用野梨树一块块做出来的,传了两百多年。木版年画印料、工序,也还是二百多年前的古法,一点儿没走样,是全国少有的。他们利用所藏清代原版,采用优质宣纸、传统工艺,印制成《平度宗家庄木版年画》画册。在保留传统年画的同时,还创作开发了半刻半绘的《二十四孝》、《一百单八将》年画。许多国内外专家、友人、学者纷纷前来考察,求购,收藏。到目前为止,作品已被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爱好者收藏。
通过实地体验,使我深刻体会到,与其说年画是一种艺术形式,倒不如说它是一种乡村文化,一种农村生活,是乡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老百姓一种理想的寄托,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民俗文化传承的载体。它表达出了勤劳善良中国老百姓的朴实情感和美好愿望。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我们愿宗家庄木版年画源远流长,永远传承和发展下去。希望这朵优美的民间艺术文化之花,永远焕发出勃勃生机!更希望这种具有很高收藏价值的年画,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喜欢、重视、收藏、保护、传承和发扬……
中国风特色工艺品杨家埠木版年画木板年画门心门神画秦琼敬德淘宝旗舰店¥19.8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