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大家对开发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有目共睹,随手对着天空一拍,就是一张美丽的风景照,蓝天白云成了朋友圈晒照片的常客。”一位烟台开发区的居民高兴地说。
年,该区环境空气质量六项指标全面大幅改善,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三项指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PM10、PM2.5、臭氧等三项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较“十二五”末(年),四项主要污染物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分别改善25%、36.4%、61.9%、20%,空气优良率达85.5%,创历史最好成绩,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PM2.5连续三年全市最低,在全省个县市区中持续排名前十,超额完成“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在蓝天保卫战收官之年交出了漂亮答卷。
不仅如此,烟台开发区的市控重点河流水质达到环境功能区划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持续保持%优良率。在全国个国家级开发区中,烟台开发区连续三年被评价为生态环保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这些亮眼的数字,是对烟台开发区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动诠释,反过来,优良的生态环境也成为提升人居环境、营商环境,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01
创新思维,科技赋能
深化末端污染治理
“达标排放是底线,群众满意是标准。”烟台开发区生态环境分局负责人介绍道,开发区工业企业近家,在全市数量最多,GDP全市最高,这也意味着全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很大。对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企业,生态环境部门全部列入重点监管企业名单。每年筛选一批企业,深入开展调研帮扶,督促指导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环保技术,深化废气治理。
从年开始连续4年,烟台开发区一批重点企业不断加大环保力度,合计投入近10亿元,先后采用沸石转轮+RTO焚烧等国际国内先进技术设施,建成投用废气治理项目30多个,不仅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腾出的总量指标也有力保障了重大项目落地需要。烟台市废气治理现场观摩会多次在开发区召开,推广开发区治理经验。
针对多次扩区调整,居民区与工业区距离较近导致的局地达标排放异味扰民问题,烟台开发区坚持创新思维、科学治污,把科技作为关键手段,努力提升环保技术装备水平和精准治污能力,投入多万元,在全省率先配备了第一台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车,可精准识别多种气态污染物,较好地破解了依靠鼻子闻以及异味扰民的瞬时性、不易溯源等难题。
烟台开发区还在全市创造了多个先例:率先在全市开展激光雷达扫描监测,及时全面掌握全区污染物分布。率先在全市建成投用2座园区VOCs超级监控站,不仅能够实时监控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而且是唯一代表烟台市向国家生态环境部报送单组分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数据的站点。加严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控安装要求,监控点位数量在全市名列前茅,基本覆盖了污染物排放较大企业和重点区域。通过积极组织开发污染源地图,安装执法终端APP,接入整合自动监控系统,基本建成了全市第一个具备实时监控、执法、预警等功能的综合性一体化环境监控平台。此外,还在全市率先开展了第三方监督性监测、专家辅助执法,为环境治理科学决策和提升监管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发区生态环境分局工作人员深入开展调研帮扶
02
源头严控,过程削减
扎实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
在深化末端污染治理的同时,烟台开发区持续强化污染物源头严控和过程削减。在全市率先邀请省级专家对项目环评进行函审、会审,严控新上高耗能、高污染、环境安全隐患大的项目,从源头杜绝了环境风险隐患。对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新建项目,原则上要求采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水性涂料、绿色油墨,不仅降低企业后期废气处理成本,VOCs排放量也大大减少。累计拒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巨大、危废处置等项目40余个,从源头上减少了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
坚持“减量替代是原则,等量替代是例外”的原则,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按照“一厂一策”的原则,指导企业编制切实可行的污染治理方案,为企业有效开展废气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强力推进燃煤燃气锅炉综合整治,不再审批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并将燃煤锅炉淘汰标准从10蒸吨提高至20蒸吨,率先全部淘汰2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余台,完成70多台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完成7台机组、32台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降低。
坚持车、油、路协同管控,投资万元建成投用了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设备,累计监测机动车46.5万辆次;对柴油货车,定期开展路查和集中停放地联合检查,累计抽测辆次,扎实推进国三柴油货车淘汰;排查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台,喷码数量位居全市第一;29家加油站全部完成三次油气回收改造,机动车污染治理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03
强化责任,联防联控
扬尘治理迈向精细化
随着工业排放源的深度治理,烟台开发区PM2.5、二氧化硫等指标明显改善,PM10成为制约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首要因素。
与其他县市区相比,烟台开发区建设工地点多面广,海岸沙滩长度长,扬尘治理难度比较大,这也是造成该区PM10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鉴于此,烟台开发区成立了全区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进一步明确扬尘治理责任,理顺扬尘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组织开展了多轮次、拉网式排查,累计检查整改扬尘问题点位余处。同时,在全市率先开展道路积尘走航监测、大气颗粒物走航监测,快速锁定污染源头,分析颗粒物分布、跨区输入路径等信息,为精准推进扬尘污染防治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得益于扬尘污染防治举措的扎实推进,年烟台开发区PM10指标大幅改善。
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对烟台开发区来说,优质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吸引力的重要保障。“十四五”期间,烟台开发区将继续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高水平保护,为打造具有国际品质、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滨海新区提供良好生态保障。
原标题:《自贸风向标
一场漂亮的蓝天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