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话题
你们习惯了阻抗有问题就找板厂了吧?
(戳标题,即可查看上期文章回顾)
问
答
在PCB设计上有哪些点会影响到表层走线的阻抗?
谢谢各位网友的回答,也看到了很多网友的一些疑问,高速先生在这里发表下我们的意见:
首先对本期的问题做一个回答:影响表层走线的因素其实会比内层更复杂,主要包括如下的因素:
1,线宽线距的加工因素,例如加工的蚀刻误差会导致加工出来的阻抗与计算时的阻抗偏差;
2,绿油的因素,绿油的介电常数与板材本身的差异会导致走线阻抗的变化,尤其是两者差得越远的时候,阻抗差异越大;
3,包地的影响,包地的均匀性或者是加工因素有可能会影响包地的间距,从而影响走线的阻抗;
4,半固化片PP(或者core)本身的来料误差,它们的出厂时的厚度也是有误差的,这肯定也会影响到走线的阻抗了;
5,还有就是像本例子一样,相邻层地或者同层其他信号线的影响了。
另外本期有一半的网友都问到本例子中药怎么处理才是正确的方式,高速先生在这里也稍微回答一下哈:
我们知道,走线与参考层之间会存在电磁场,只有有电磁场环绕的空间,都会影响到阻抗的变化,那么如果按照本例子中参考L3层和同层的包地之后能保证50欧姆阻抗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把L2层全部去掉;
如果高端玩家总想在L2层保留点地的话(这样串扰的确会有好处),也能保证L2层的地是走线电磁场基本不能去到的地方,我们通常用3H的原则去评价电磁场的范围,也就会3H之外的地方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影响,因此L2层实在想铺地的话,也要遵循这个原则,不要铺到与L1层相同,可以内缩相应的距离也是OK的哈。
(以下内容选自部分网友答题)
表层的走线阻抗控制较难做一点,对于表层走线,绿油的影响、表层线电镀之后的厚度把握影响,表层走线所盖焊油的种类和厚度、距同层相邻走线、铺铜的距离等因素。此外,表层局部覆铜会造成电路板的铜箔不均匀平衡,且如果覆铜距离走线过近,走线的阻抗又会受铜皮的影响。同时,双方要有良好充分的沟通,厂家要进行仿真计算,前提是仿真模型与实际走线的一致性,否则就出现了文中这种情况。
杆评分:3分
表层阻抗考虑较多1.电镀的厚度和电镀材料导致的趋肤阻抗增加以及邻近效应的抵消。2.绿油的DK影响。3.表面平整度要求对阻抗控制的影响。4.周围GND包裹距离的影响。5.铜皮粗糙度的影响。
博少评分:3分
表层走线上的盖油,丝印会影响阻抗,所以高速信号一般丝印字符也不会放上去……还有电镀厚度的控制,包地铜皮到走线的距离。。表面处理工艺也对阻抗有影响。。走线到参考层面的距离,隔层参考时,相邻层挖空的宽度也是会影响阻抗,最好挖大一些
Trunktren评分:3分
表层走线阻抗管控与以下6类因素有关:1.PCB介质层厚度;2.差分线距;3.参考层分割率。4.介电常数;5.导线线宽;6.导线铜厚。其中项成正比,项成反比。第1类有:叠层压合后的介质厚度,隔层参考。第2类有:差分线P和N的间距,差分或单端信号线到保护包地的距离。第3类有:信号线跨分割,网状参考地层。第4类有:绝缘层介电常数,表层绿油介电常数,绿油厚度。第5类有:导线线宽,PCB生产时腐蚀参数的变化。第6类有:信号层铜厚,电镀层厚度。
山水江南评分:3分
表层包地距离,表层参考地距离,板材介电常数,线宽线距,绿油
两处闲愁评分:3分
影响PCB阻抗一致性最主要的因素是不同位置介厚均匀性,尽量减小不同位置的介厚差异和镀铜厚度差异,其次则是线宽均匀性;建议在不影响电气性能的基础上合理铺设阻流点和电镀分流点;此外,PCB设计师要注意半固化片含胶量越低,层压后介厚均匀性越好,板边流胶量大会导致介厚偏小、介电常数偏大,从而造成近板边线路的阻抗值小于拼板中间区域;对于外层线路,铜厚差异对阻抗的影响在2ohm内,但铜厚差异引起的蚀刻线宽差异对阻抗一致性的影响较大,需提升外层镀铜均匀性能力。另外表面处理工艺、油墨的介电常数、铜箔厚度、表层是否包地、层叠是否恰当,尽量不要跨分割等等都会影响阻抗。
龍鳳呈祥评分:3分
题目说影响表层的阻抗,那我只说表层的好了:线宽、线距、参考平面、介电常数这些都太普通,我说点特别的。1.表层有绿油,而内层没有。这会稍微影响阻抗。2.表层需要电镀,而电镀是增加铜厚的,误差还挺大的的,内层只有腐蚀,只会减少铜厚,误差较小。3.表层的磁场环境较为复杂,影响阻抗因素多,内层磁场环境较为简单,影响阻抗因素较少
欧阳评分:3分
1、线宽,2、铜箔厚度,3、镀铜厚度,4、是否覆盖绿油,5、介电常数,6、到参考层的距离,7、与左右走线(铺铜)的距离
涌评分:3分
影响表层走线阻抗的因素有走线宽度,铜箔厚度,表层的油墨的介电常数,相邻层的介质厚度介电常数,表层的表面处理工艺等
Alan评分:3分
阻抗值与线宽,介电常数,阻焊厚度成反比,与介质厚度成正比。当阻抗线包地设计时,线宽到铜皮的距离如果大于介质厚度,阻抗值将失真。
齐书权评分:3分
阻抗参考层是需要写在设计文件里的,这是设计方的基本要求。板厂在确认阻抗的时候,也要确保参考层有没有被挖开的情况,如果有,一定要做工程确认,这是板厂做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蒯靓(Sonic)评分:2分
1,绿油厚度2,电镀厚度3,铜箔厚度4,与次外层参考平面的间距和介电常数5,同在表层的走线或铜皮等
Ben评分:3分
基铜厚度;表层到参考层PP厚度;表层铜层地铜皮与走线间距;参考层地是否跨分割;打过孔换层;换层处是否有地孔回流等
晴天评分:2分
精彩!所以实际上是该客户自己计算阻抗有问题,应该把L2层做为参考地,理论上算出的值就是44ohm左右,和加工出来的能吻合。
c_y评分:2分
对表层的线阻抗影响可能会有下面几个:1.介质材料的选择,2.表层走线有没有绿油覆盖,3.参考回流层L2层离表层的间距,4.表层的线宽和plati.g铜厚,5.表层有没有包Gndshield等等。
Richard评分:3分
如何看积分排行榜:
在主页输入关键词:积分
高速先生精选★★★★★
回复数字获取往期文章。(向上滑阅览)
回复36→高速串行之S参数系列
回复35→高速串行之编码系列
回复34→高速串行之S参数-连接器系列
回复33→高速串行简史系列
回复32→电源系列(下)
回复31→电源系列(上)
回复30→DDR系列(下)
回复29→DDR系列(上)
回复28→层叠系列(下)
回复27→层叠系列(上)
回复26→拓扑和端接系列(下)
回复25→拓扑和端接系列(上)
回复24→反射详解系列文章
回复23→阻抗系列(下)
回复22→阻抗系列(中)
回复21→阻抗系列(上)
回复20→绕线与时序
回复19→SERDES与CDR系列
回复18→既等长,为何不等时系列
回复17→cadence等长处理规则设置
回复16→DDR时序学习笔记系列
回复15→串行系列
回复14→DDR信号完整性仿真介绍系列
回复13→PCB设计技巧分享一二
回复12→高速设计三座大山
回复11→PCB设计十大误区-绕不完的等长系列
回复10→PCB设计十大误区三
回复09→DDRX系列
回复08→高速串行系列
回复07→设计先生之回流设计系列
回复06→略谈AllegroPcbDesign小技巧
回复05→PCB设计十大误区一二
回复04→微带线系列
回复03→抽丝剥茧系列
回复02→串扰探秘系列
回复01→案例分享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