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纸五连涨产业链博弈加剧,价格困

文化用纸涨价从3月国内疫情多点暴发到6月末,竟有愈演愈烈之势。

4个月时间内,包括晨鸣纸业、太阳纸业、华泰纸业在内的多家知名造纸企业连发5次涨价函,累计每吨涨幅高达元!

文化用纸价格缘何频繁上涨?出版印刷市场能否承受纸价之重?后期纸价走势又将如何……

五发涨价函,累计涨幅超26%,纸价缘何涨不停

随着3月文化用纸市场迎来秋季教材招标高峰期,纸价又一次出现躁动。纸厂涨价函发得密集又迅猛,涉及双胶纸、铜版纸等文化纸产品。

截至6月下旬,晨鸣纸业、太阳纸业、华泰纸业、岳阳林纸等纸厂已相继5次调高文化用纸价格,每次上调元—元/吨不等。与今年1—2月双胶纸和铜版纸市场均价每吨约元和元的价格相比,累计涨幅已超过26%。

事实上,第一轮涨价来得并不突然。3月开始,各地秋季教辅教材招标陆续开始,出版印刷市场需求拉动,让文化用纸生产企业有了提价底气。

出版印刷界普遍认为,一涨再涨的态势有些不合常理。太阳纸业自3月19日起上调元/吨的决定,距其第一轮提价仅过去19天。晨鸣纸业同样在3月两次提价。此后,4月初、5月初、6月中旬,文化用纸生产企业再次集体提价。

分析文化用纸价格接连上涨的缘由,文化用纸属木浆系产品,主要受纸浆价格上涨影响。今年以来纸浆价格长时间居高不下,海外阔叶浆4个月上涨近元/吨,成本驱动影响较大。国际纸浆主要生产国持续发生供应端事件,也影响了全球纸浆供应。

国内外疫情也助推了此阶段的涨价。一方面,因疫情海外原材料进口等供应链受阻;另一方面,国内部分地区封控导致物流成本上涨。

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不畅,是文化用纸价格持续上涨的重要“幕后推手”。晨鸣纸业发布的一季度财报也证实了这一点,公告显示,受国内疫情尤其是山东寿光本埠和吉林生产基地区域性疫情影响,造成物流受阻,影响其发货量约15万吨。

疫情冲击,产业链“雪上加霜”,出版印业寻求“自救”

国外纸浆价格不断攀升,国内因疫情影响物流受阻,双重“夹击”下,文化用纸生产企业声称涨价是无奈之举。但在涨价的连锁反应中,叠加疫情暴发下的图书入库、发货受阻,线下、线上销售受抑,这让出版印刷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雪上加霜”。

文化用纸价格提涨,导致出版印刷业成本不断上升。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文化用纸需求显出疲态。纸业不断涨价扰乱出版价格体系,自然影响出版课题决策、定价及印量。

协会从湖北印刷企业获得的信息显示,今年以来企业印量下降了20%—30%。加之与石油、金属相关联的油墨、PS版、热熔胶等耗材涨价20%—30%,对印刷企业影响明显。

面对漫天飞来的涨价函,被近两年纸价频繁波动搅得“疲态”尽显的出版单位和印刷企业,为了防患于未然,不得不早早寻求“自救”之道。不少出版单位从年初开始就有计划地增加纸张库存,以抗衡短期的价格波动。

经历年纸价翻滚上涨后,出版单位逐渐探索出了一些应对纸价波动的做法,包括调整图书定价,调整图书纸张种类和克重,在纸价低位时集中采购、适度加大备货,灵活备纸等。

这些措施为应对纸张价格上涨留出成本空间,缓解了阶段性纸张价格波动对图书成本造成的影响。

如上只是出版印刷单位不得已为之的短期“应急”,市场观望氛围浓厚。

纸价虽向下传导,但出版印刷单位基本以刚需补入为主。出版印刷单位等用纸企业提前分阶段备货,库存纸张成本相较去年涨幅不大。

需求待提振,但涨价火力不减,文化用纸价格困局待解

国内疫情多点暴发,出版印刷用纸需求较为低迷;相关单位积极寻求“自救”,应对短期风险挑战。两相影响下,数月疯狂连发的涨价函并未如纸厂料想的那般落地有声。

3月发布第一轮涨价函前,文化用纸价格确实冲到6元/吨。但此后再发涨价函,文化用纸市场价格并不像预期的那样走高,甚至在4月、5月经历了明显下跌。截至6月末,双胶纸市场价格在元—元/吨,铜版纸价格在元—元/吨。

前一波涨价函未完全落地,但在市场博弈之下,纸企依旧以发涨价函的形式来保利润。

从A股文化用纸上市公司一季度财报数据来看,净利润同比下跌的纸厂确实不在少数。博汇纸业、华泰股份、太阳纸业等文化用纸生产龙头企业,一季度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了77.72%、41.4%和39.08%。

一边是需求待提振,纸厂涨价函难落地;一边是纸浆成本大幅上涨、纸企利润遭受挤压,倒逼纸厂提价避险。如此循环往复,文化用纸市场陷入与市场逻辑相悖的价格困局。

国内某重点文化纸企营销部门有关负责人预估,由于成本推动,7月份文化用纸市场还将启动新一轮的价格调涨。

但7月是传统淡季,纸张消费难有大幅增长的机会,纸价难涨的实际情况还会维持。出版印刷界对涨价函落地同样不看好,认为文化用纸价格将大概率维持平稳。

从市场走势来看,未来需求不旺。受疫情影响,图书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将大概率影响图书用纸需求。随着对相关教材教辅的内容和插图整顿,为后续文化用纸市场价格恢复正常也带来不确定性。

价格受供需影响乃是市场正常反应,而如今如此频繁的涨价函、“倒挂”的价格行情,引发的是整个出版印刷造纸产业链的市场“失灵”。

由此,业界对有关政府部门加强纸张市场规范管理的呼声不绝于耳。出版印刷环节短期“自救”缓冲之余,更静待“他救”以解长期以来的文化用纸价格困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7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