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达165家

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8.html

●今年,昆明市共有70家企业入选年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名单,全市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市已有家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如果说创新像呼吸一样重要,那么知识产权就像空气一样重要。”这是业界常说的一句话。昆明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市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显著。

昆明知识产权工作成显著

●专利授权量不断增长

年全市专利授权件,“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率22.95%,在西部省会城市名列前茅;专利授权件,占全省60%以上。截至去年底,全市发明专利有效量件,占全省7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6.71件,排名全国省会城市第13位,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有效注册商标总量件,地理标志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分别达到15件和7个。

●运营服务明显增强

近年来,昆明成为国家知识产权专利质押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商标、专利质押融资额11.52亿元。培育形成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国家专利技术昆明展示交易中心等一批知识产权营运平台。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市专利代理机构已有37家,商标代理机构达家。

●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先后颁布知识产权政策文件50余份,形成了以《昆明市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条例》为引领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有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目前,全市已有9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5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家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9家云南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昆明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达家,6个县(市)区进入国家级示范、试点县(区)。

●文化建设持续开展

全市实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蒲公英行动计划,开展中小学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创建工作。截至“十三五”末,已有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3所,昆明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25所、试点学校所,10万余名中小学生接受了知识产权教育。

云南春鹏

让“昆明造”钢绞线走向东南亚市场

下月底,随着云南春鹏钢绞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春鹏”)二期项目建成投产,预计今年底公司产能将达到9万吨,产值5亿元左右。

云南春鹏隶属天津春鹏集团公司,主要生产预应力钢绞线、无粘结钢绞线、预应力锚具等产品,在公路建设、桥梁建设、核电、铁路、码头等重大工程项目中使用。

自年在安宁工业园区草铺片区建设新厂以来,目前云南春鹏已经投资2亿元,完成一期项目建设,1号生产线进入正式生产阶段。

云南春鹏总经理助理游连秀介绍,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得到了安宁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安宁工业园区管委会全程给予多方面协调和帮助,多次参与公司与政府各部门协调工作,保障了项目建设生产用电、用水,保障公司一期项目提前进入设备调试和二期厂房的建设。

依托天津春鹏集团公司,云南春鹏建立了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原材料、成品检验实验室,拥有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涂油装置、钢绞线冷却吹干装置、无粘结钢绞线牵引装置,以及钢绞线使用保护套、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等10多种专利证书。

云南春鹏生产车间。

“我们是总公司为布局西南市场面向东南亚而成立的,定位就是立足本地,在覆盖云南市场的基础上辐射东南亚国家,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升春鹏品牌。”游连秀说,企业非常重视技术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每年都从社会、高校引进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充实到各个岗位。目前,云南春鹏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专业化技术研发团队,专门从事预应力钢绞线、无粘结钢绞线产品应用性开发。

近年来,云南春鹏通过开展知识产权培育工作,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确保年发明专利所占比例不低于15%,专利转化实施率维持在95%以上,知识产权培训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同时,公司还鼓励员工开展业务创新和发明,对于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发明等工作,给予元到10万元不等的奖励,并为员工提供技术交流平台,从而提高员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截至目前,云南春鹏共申请专利21项,其中授权20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

游连秀表示,在此次申报为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基础上,今后将加强研发投入,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随着草铺片区新厂区二期项目全部建成,云南春鹏将拥有8条拉丝生产线、4条捻股生产线,年产预应力钢绞线12万吨、无粘结钢绞线吨、预应力锚具万孔,年产值约6亿元。

道精制冷

实现能源循环利用填补行业空白

在工业领域,高温制热离不开锅炉,传统制热方法存在能耗大、二氧化碳排放多、成本高、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瞄准行业痛点,云南道精制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道精制冷”)展开技术攻关,研究开发了“CO2零排放双效动力站”,解决流体物料生产加工环节中用冷用热节能减碳问题。今年,该公司被认定为年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道精制冷成立于年,主要从事啤酒(发酵、麦汁冷却)、饮料、牛奶、水电等行业冷冻站、动力站设计,是集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及建造、维护、维修于一体的高技术专业化科技服务公司。成立以来,企业便把知识产权工作作为重点,开展技术攻关的同时加大研发创新力度,道精牌冷冻站、动力站成业内知名品牌。

道精制冷的产品实现能源循环利用。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节能减碳方面,能源领域多采用风能、电能、水能、核能代替燃烧化石能源的火电实现减碳;交通领域多采用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代替燃油汽车实现减碳,而工业领域特别是流体物料生产领域还没有找到具体减碳措施。在生产线安装调试使用过程中,该公司技术人员发现,流体物料生产过程中同一物料首先需要高温杀菌或高温浓缩,接着又要低温冷却,且高温加热和低温冷却需要的能量大致相等,便开始思考能不能将低温冷却时物料释放的能量回收转移到高温加热上,实现能源循环利用。

通过实地调查和理论计算,道精制冷探索研发了以纯电能驱动的“CO2零排放双效动力站”,能在提供低温冷源的同时输出高温热源,替代了传统冷冻站加锅炉的组合,实现能源在系统内循环使用,不排放CO2。智能动力设备全自动运行,可随时随地导出工作情况报表。该动力站不仅减少了配套设备、动力车间占地面积及管理工人,还能实现集中、远程控制,填补了行业相关技术空白。

科技创新打开了企业发展视野。成立10多年来,该公司已拥有机电设备专业安装二级资质,拥有制冷、制热工程领域的多项国家专利和冷冻站控制方面多项软著,各类知识产权近30项。目前,道精冷冻站已发展到第五代,冷冻站控制系统已发展到第三代,系统架构逐步完善。下一步,企业将试验冷热联供双效模块机、超高温热泵,持续展开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用知识产权为企业发展提供动能。

森慧油墨

老牌油墨从溶剂型向环保型转变

从西山区小渔村到安宁工业园区标准厂房,昆明森慧油墨工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慧油墨”)进驻园区1年来,已经从一家传统的烟包油墨厂家向多元化、环保化的智能油墨厂家迈进。

目前,森慧油墨主要生产水性烟包油墨、水性亮光油、UV光油,年产各种凹印水性油墨吨,各种凹印罩光油吨,预计今年产值达万元。在水性油墨的创新开发中,森慧油墨不仅处于前列,还占据了国内烟包市场中大部分水性凹印市场。

森慧油墨总经理芦浩介绍,森慧油墨是一家老牌的烟用印刷油墨生产企业,成立于年。进驻安宁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孵化基地以后,企业先后投资万元,不仅引进了更加先进的爱色丽色差仪、凹版打样机、岛津气象色谱仪、排放监测仪,在生产设备上进行了升级换代,增加了纳米级砂磨机以提高产品质量。

“园区在政策配套、信息畅通、融资贷款等方面给予了很多支持,并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扶持措施,此次申报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就得益于园区的及时通知和指导。”芦浩说,申报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有利于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支撑企业的创新发展,实现规范化发展。

森慧油墨历来注重产品研发,目前拥有1项发明专利、33项实用新型专利,已经全部实现成果转化,专利实施转化率%。同时,还与昆明理工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并建有原材料、油墨研究检测化验室,对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质检、销售服务进行全程监控,为产品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员工正在检测产品。

“如今整个市场大部分产品还是以传统的溶剂型油墨为主,森慧油墨年就逐渐使用环保型水性油墨替代传统产品,我们正在研发食用级的油墨产品以及防伪油墨产品。”芦浩认为,油墨行业已经处于非常成熟的阶段,企业只有不断研发新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森慧油墨每年都要向市场推出20个新产品,每年用于科研的费用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0%以上。

目前,森慧油墨按《知识产权维权保护预警管理办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在发展中的作用,促进企业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创新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发挥知识产权在保护创新成果、促进公司发展方面的作用,提高市场竞争力。

未来3年内,森慧油墨年产量将达到吨,年产值达到1亿元,员工从现有的30人扩大到人。同时,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知识产权创新水平,专利申请量每年增长10%以上,到年专利申请量达到50件以上,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知识产权产品比重提高15%以上。

康洲生物

公司六成以上营收来自专利

“一直以来,我们都十分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组建了知识产权管理小组,并配备了专门的班子,有专人负责全面管理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云南康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洲生物”)总经理赵永告诉记者,年,该公司专利产品、专利技术营业收入为24.9万元,占当年总营业收入的63.81%,有力推动了企业发展。

康洲生物成立于年,是一家立足于云南生物资源,以研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高科技生物技术企业。截至目前,康洲生物拥有1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并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将这些专利技术全部应用于公司的技术服务中,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赵永介绍,这些知识产权实施转化率近80%,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芸豆活性物质提取装置。

“芸豆植物凝集素在制备人用药物中的应用及其药物组合物专利技术”是康洲生物的核心专利技术。赵永介绍,该专利技术主要针对避孕和终止非愿意妊娠人群,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种可终止5—35天范围内妊娠的药物,而芸豆凝集素的有效性完全覆盖了这个范围,同时对人体的伤害降到最低。“另外,经过我们研究,芸豆凝集素能阻断病毒对易感细胞的感染,可用于抗病毒治疗。”赵永表示,目前康洲生物还在持续进行研发,可以预见,未来必定大有作用。

康洲生物组建了20人组成的研发团队,建立了完善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科研项目开展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等全程管理。科研项目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竞争力。年,该公司投入研发费用5.89万元,知识产权经费投入1.68万元,占研发费用的28.52%。科研经费的逐步投入,有力推动了企业的科技进步,进一步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

下一步,康洲生物将建立日处理能力为千克芸豆和相应豆渣的综合提取处理生产流水线,完成芸豆系列产品原料及新产品开发;进行新药(抗HIV、早早孕终止)申请的实验制备,数据收集等工作;申请临床试验批件,开展新药一期临床试验,同时,继续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工作,开展专利导航。“知识产权获取、维护、保护、培训、奖励等经费不低于研发费用的5%,让专利产品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赵永说。

记者张怡缪亚平郭曼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