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宙邦深度报告氟平台型材料公司持续扩张

北京治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
1全球领先的平台型材料企业,有机氟接棒电池化学品驱动新增长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电子化学品和功能材料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子化学品、有机氟化学品、电容化学品、半导体化学品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城市轨道交通、生物医药、5G通讯、光伏储能、工业制造等领域;总部和研究院位于深圳坪山,在国内外设置生产基地及子公司,中国地区包括惠州、南通、苏州、淮安、荆门、衡阳、三明、邵武、天津,海外地区包括波兰、美国,在日本和韩国设有办事处及其他分支机构。

年公司收入74.84亿元,同比减少22.5%,其中电池化学品业务收入占比较高,受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产品销售价格下降,收入减少;有机氟业务收入占比次之,收入增速较快。年电池化学品业务收入50.5亿元,同比减少1.74%,受行业竞争加剧及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虽然销量同比有所上升,但产品销售价格同比大幅下降,销售额同比下降幅度较大,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年公司有机氟业务收入14.25亿元,同比增长21.45%。公司收入以国内地区为主,但海外地区收入在快速增长。

年公司毛利率28.94%,同比下滑.1pcts,主要系电池化学品毛利率下降。年公司电池化学品毛利率16.11%,同比下滑10.01pcts。此外,公司有机氟化学品毛利率提升,年为69.91%,同比增加4.62pcts。

受电池化学品价格影响拖累整体收入,公司费用率同比提升。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5.5%、6.48%和-0.1%,同比提升0.29pcts、0.97pcts、0.92pcts和0.18pcts。年公司归母净利同比减少,主要受电池化学品业务影响,但有机氟业务增长强劲。公司归母净利同比减少,主要系电池化学品由于竞争激烈,导致价格下降,公司收入减少,同时毛利率降低,费用率提升,净利率下降。但公司有机氟业务收入增长、毛利率提升,部分抵消了电池化学品业务带来的利润下降。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董事长及一致行动人控股。覃九三、邓永红、周达文、郑仲天、钟美红和张桂文系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7.45%。覃九三为公司董事长,郑仲天为副董事长,周达文为总裁。

2发展高端有机氟业务,竞争格局优,盈利能力好

氟化工是指以含氟材料为主要产品的化工产业,以萤石和氢氟酸为基础,产品品类包括无机氟化物、氟氯烃、含氟聚合物及含氟精细化学品等多种产品系列。氟化工其产品普遍具有高性能、高强度、高稳定性等特点,且产业链长、产品多,附加值高。从细分产品来看,2年氟化工有机产品产量约为.54万吨,占氟化工总产量规模的65.88%,氟化工无机产品产量约为.万吨,占比4.12%。

公司建设海斯福和海德福发展有机氟业务。其中,海斯福以六氟精细化工产品为主,海德福以氟聚合物产品为主。公司持续推进有机氟业务新产能建设,推动业务规模扩张和业绩释放。

2.1一代产品:含氟医药中间体成本优势显著,市场份额高

吸入式麻醉剂七氟烷成为全身麻醉剂主流产品,国内恒瑞医药产品份额较大。吸入式麻醉剂中,七氟烷是吸入式麻醉剂主流,占据90%以上的份额。医院销售数据库显示,医院端市场吸入用七氟烷销售额已超20亿元,1年销售额达22.47亿元,同比增长12.55%。其中,恒瑞医药占据了超六成的市场份额,而艾伯维、鲁南贝特分别占据其20%左右的市场份额。

公司生产的六氟异丙基甲醚和六氟异丙醇是新型吸入式麻醉剂七氟烷的中间体,产品成本优势较显著,市场份额高。含氟吸入式麻醉剂拥有较长产业链,公司“海斯福”的六氟异丙基甲醚属于中端产品,距离终端麻醉剂仅一步之距。六氟异丙基甲醚出口价格1吨为0-40万元,在国外被加工为麻醉剂后则被卖到数百万元。公司海斯福生产的六氟异丙基甲醚国内市场占有率%,六氟异丙醇国内市场占有率90%。

2.2二代产品:大力发展电子氟化液产品,承接M退出PFAS让出市场

①电子氟化液:有望承接M退出留下的空白市场需求氟化液具备良好的综合传热性能、无闪点不可燃、惰性较强的特点。氟化液一般指碳氟化合物,是将碳氢化合物中所含的一部分或全部氢换为氟而得到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普遍具有良好的综合传热性能,可以实现无闪点不可燃。同时由于C-F键能较大,碳氟化合物惰性较强,不易与其它物质反应,是良好的兼容材料。全球电子氟化液市场规模9.亿美元,M占比57%,而全氟聚醚产品占比78%。2年全球电子氟化液市场销售额达到了9.亿美元,预计9年将达到12亿美元,-9年6年CAGR为.0%。全球五大电子氟化液制造商分别是M、科慕、旭硝子、索尔维和大金,约占90%。其中,M以约57%的市场份额位居领先。亚太地区是最大的市场,占有率约为54%,其次是北美和欧洲,占有率分别约为25%和19%。从产品类型来看,全氟聚醚占据了整个市场的最大份额,约为78%。在产品应用方面,最大的应用是半导体行业,其次是数据中心。电子氟化液价格高昂,每吨批量采购价超50万元。2年,我国浸没式液冷市场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市场上的用于浸没式相变冷却的电子氟化液种类有M的FC-,Novec-等,价格高。FC-批量购买64万元/吨;Novec-批量采购均价约51.万元/吨。在电子氟化液的下游应用方面,全氟碳化合物是目前更适合用于数据中心液冷系统的冷却液,包含全氟烷烃、全氟胺、全氟聚醚(PFPE)等类型。根据碳氟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和结构不同,氟化液可分为氯氟烃(CFC)、氢代氯氟烃(HCFC)、氢氟烃(HFC)、全氟碳化合物(PFC)、氢氟醚(HFE)等种类。CFC和HCFC会破坏臭氧层。HFC可被用于溶剂清洗应用,虽然其不破坏臭氧层,但全球变暖潜能值(GWP)较高。全氟碳化合物(PFC)包含全氟烷烃、全氟胺、全氟聚醚(PFPE)等类型,在沸点和介电常数方面的特性较为适合半导体设备冷却场景,但也有温室效应影响。氢氟醚(HFE)的温室效应影响较小,对臭氧层无破坏,但通常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和印制线路板微带线或连接件直接接触时对信号传输影响较大。

全氟聚醚分子中仅有C、F、O三种元素,具有耐热、耐氧化、耐辐射、耐腐蚀、不燃等特性,用作军事、航天和核工业等尖端领域的极为可靠的润滑剂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如今全氟聚醚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子、电器、机械、核工业、航空航天领域。年,全球全氟聚醚市场规模达到了20亿元,预计6年将达到2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全氟聚醚产品主要有是以下几类:全氟聚醚油,全氟聚醚润滑脂和其他。其中,全氟聚醚润滑脂的占比最大,在年,市场占比达到了64%。欧洲地区在全氟聚醚市场上占据领先位置,其约占全氟聚醚市场销售的2%;北美约占1%。中国氟化液产品供不应求,大量依赖进口资源的补充。2年中国氟化液需求量0.62万吨,而产量为0.41万吨,产销率15%,氟化液产品供不应求。

从全球市场竞争格局来看,电子氟化液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占据。高性能电子氟化液适用于大数据中心换热所需的冷却介质及尖端产业、电子流体,该生产技术曾长期被国外垄断。全球规模化的全氟聚醚生产企业有:M、杜邦、大金。而国内全氟聚醚的代表性生产企业有:中国长城润滑油、郴州氟化学、三明市海斯褔化工、福建省威凯新材料等。2年12月,M公司宣布,将全面退出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生产,努力在5年底前停止在其产品组合中使用PFAS,国产替代机会显现。半导体制造所需的冷却剂也属于PFAS产品,而M则是全球半导体冷却剂的最大供应商。公司旗下的海斯福深耕有机氟精细化学品技术领域,经过十余年的产业化技术研究,打破国外垄断,实现BoreafTM电子氟化液HEL、FTM、C4ME等系列产品(沸点50~00℃)的商业化,有望受益于M退出PFAS,获取M让出的下游需求。海斯福的电子氟化液可用于半导体Chiller冷却,数据中心浸没冷却,精密清洗,气相焊接、电子检漏等领域。公司提前进行产能布局和知识产权布局,建设有规模化的电子氟化液生产线,产能将进一步扩大至五千吨级,进一步保障半导体客户供应。2年全球半导体专用温控装置(Chiller)市场规模大约为6.6亿美元,预计9年将达到9.68亿美元,-9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86%。

②氟聚合物改性共聚单体:研发全氟烯醚产品,为氟聚合物产品提供原料支持全氟烯醚改性单体参与共聚的氟聚合物,能够有效提高聚合物的高低温下机械性、加工性、可靠性,推进了氟聚合物的品种多元化,满足各种苛刻环境的应用要求,从而拓宽氟聚合物在各种领域的应用。全氟烯醚可用来生产高纯度可熔融聚四氟乙烯、全氟醚橡胶、全氟磺酸树脂、改性氟树脂等,进而应用于集成电路、新能源、航空航天、军工、精密设备、化工、电子电器设备等领域。例如,全氟-2-(2-硫酰氟乙氧基)丙基乙烯基醚(PSVE)可用来生产全氟磺酸树脂,进而用来生产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并进一步被用于氢氧燃料电池等行业。目前国内全氟烯醚生产企业主要是三明市海斯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泰兴梅兰新材料有限公司。公司旗下海斯福生产全氟烯醚产品,并使用全氟烯醚产品作为原料生产氟聚合物。公司全氟烯醚产品包括全氟甲基乙烯基醚(PMVE)、全氟乙基乙烯基醚(PEVE)、全氟正丙基乙烯基醚(PPVE)和全氟磺酰基乙烯基醚(PSVE)。公司使用四氟乙烯(TFE)与全氟丙基乙烯醚(PPVE)生产共聚物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FA),使用全氟磺酰基乙烯基醚(PSVE)作为原料生产聚四氟乙烯(PTFE)。

③含氟表面活性剂

1年全球含氟表面活性剂市场规模6.4亿美元,生产企业以外资为主。含氟表面活性剂,简称FS,是以氟碳链为非极性集团的表面活性剂,即以氟原子部分或全部取代碳氢链上的氢原子。氟碳表面活性剂具有高表面活性,高热力学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消防、化工、农药、选矿、造纸、皮革、纺织等各个领域,用途包括消防泡沫水成膜助剂、电镀铬雾抑制剂、不粘锅涂层和氟聚合乳液聚合等。1年全球含氟表面活性剂市场规模6.4亿美元,同比增长9.6%。目前,全球知名的含氟表面活性剂生产企业包括美国M公司、美国杜邦、日本旭硝子、日本大金、日本大日本油墨等。目前我国含氟表面活性剂及功能制剂主要以全氟烷基系列表面活性剂,产能约吨/年。公司生产含氟表面活性剂,产品包括PFOA替代品、铬雾抑制剂、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用于消防泡沫水成膜助剂、电镀铬雾抑制剂、不粘锅涂层、氟聚合乳液聚合。

2.三代产品:投产电路绝缘气体全氟异丁腈,受益于特高压建设和迭代SF6

全氟异丁腈又称七氟异丁腈,具有化学稳定性好、耐低温、绿色环保、熔点高、挥发性低、绝缘性好等优势,作为电气设备绝缘介质,在电力系统领域拥有广阔应用前景。全氟异丁腈的混合气具备以下特性:绝缘性能优异,灭弧性能优异,与开关内材料兼容性良好,低毒、无闪点符合健康和安全要求,可适应恶劣的低温环境要求,环境友好ODP为零,GWP()远低于SF6(00),大气停留时间仅为SF6的1%。近年来,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我国特高压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叠加全氟异丁腈对SF6持续迭代,全氟异丁腈增长空间较大,公司布局全氟异丁腈产品,有望受益。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年我国20条直流特高压线路年输送电量达到亿千瓦时。未来随着下游需求增长,全氟异丁腈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展。1年全球SF6市场规模11.亿美元,预计1-8年7年CAGR为6.4%。公司海斯福二期建设全氟异丁腈产品产能0吨/年,有望受益。

2.4氟聚合物:利用海斯福产线产品为原料,建设海德福氟聚合物产线

PTFE(聚四氟乙烯)是一种以四氟乙烯作为单体聚合制得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密封性、高润滑不粘性、电绝缘性、抗老化耐力和表面润滑效果。PTFE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环节,主要包括萤石、氢氟酸、甲醇、甲烷氧化物等;中游为PTFE及相关产品生产供应环节;下游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电器、轻工纺织、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我国PTFE行业以出口为主,但国内生产高端PTFE能力不足。从供需方面来看,2年我国PTFE行业需求量约为14.06万吨,同比增长18.6%;产能约为19.21万吨,同比增长2.2%;产量约为16.5万吨,同比增长1.5%。2年我国PTFE进口量为0.7万吨,进口金额为0.86亿美元,进口单价1.2万美元/吨;出口量为.14万吨,出口金额为2.9亿美元,出口单价0.9万美元/吨。我国PTFE总产能占比全球5%,国内产能集中度高。截至2年11月,国内PTFE总产能达到19.1万吨,海外总体产能约为16.9万吨,我国PTFE产能整体占全球的约5%。其中,我国PTFE内企业数量约为14家,产能主要集中在东岳集团、巨化股份、昊华科技、江西理文、江苏梅兰等少数几家企业,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东岳化工、浙江巨化和中昊晨光,占比分别为4%、14.7%和1.1%。

全氟磺酸树脂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全氟磺酸树脂是已知的最强固体超强酸,具有耐热性能好、热熔融加工性好、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高等特点。全氟磺酸树脂作为绿色固体酸催化剂,对许多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1年全球全氟磺酸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2.15亿美元,预计8年将达到21.6亿美元,1-8年7年CAGR为7.6%。在消费市场维度,北美、日本和欧洲分别占比50.5%、20.45%和12.06%。在生产地区维度,北美和欧洲分别占比59.88%和20.74%。从产品类型来看,分散液占有重要地位。从应用来看,燃料电池1年份额约为7.4%。全氟磺酸树脂市场产能以外资为主,国产企业有望突破进行替代。目前全球主要厂商包括科慕、索尔维、旭化成和东岳集团,科慕、索尔维和旭化成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份额,国内目前仅东岳集团能商业化生产全氟磺酸,中国市场典型在研企业包括新宙邦、科润新材等。

可熔性聚四氟乙烯规模持续增长。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FA)是四氟乙烯(TFE)与全氟丙基乙烯醚(PPVE)的共聚物,又称可溶型聚四氟乙烯。与PTFE相比,PFA最大的优点是可熔融加工,即可采用常规的热塑性树脂加工方法加工。可熔性聚四氟乙烯在化学工业、电子电气设备、精密设备等领域广泛应用。2年全球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FA)市场规模大约为24亿元,预计9年将达到0亿元,-9年6年CAGR为2.4%。消费市场维度,北美和中国分别占比40%和0%。就产品类型来说,PFA颗粒占比约80%。就应用来讲,PFA管及零部件是最大的细分,占有40%的市场份额。目前PFA高端树脂市场主要由国外产品垄断,销售价格昂贵,性能优异,成长性和国产替代空间大。PFA海外供应商主要是科慕(杜邦全资子公司),大金,索尔维,M,AGC等海外企业PFA市场份额合计89%,形成寡头竞争格局。

公司海斯福和海德福产线产品互为原料,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公司海德福产线主要产品包括四氟乙烯、六氟丙烯、聚四氟乙烯、可溶性聚四氟乙烯、全氟磺酸树脂、四氟磺内酯和氢氟醚等。公司海斯福产品全氟烯醚中,全氟正丙基乙烯基醚(PPVE)为海德福产品可溶性聚四氟乙烯(PFA)的原料,全氟磺酰基乙烯基醚(PSVE)为海德福产品聚四氟乙烯(PTFE)的原料。公司海德福的产品四氟乙烯(TFE)和六氟丙烯(HFP)又可以用作海斯福产线产品的原料。

锂电池电解液:出海打开市场空间,国内行业产能出清,布局上游合作下游增强优势提升份额

.1出海欧美,抢占市场

年欧洲电池市场达2.4亿美元,预计8年将达到48.4亿美元,预期-8年5年CAGR为1.44%。据国际能源机构(IEA)发布的《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显示,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超过0万辆,其中中国、欧洲电动汽车销量达万辆、万辆。就电动汽车占整个汽车市场比例看,中国和欧洲分别为接近0%和超过20%。美国新能源市场空间广阔。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GlobalEVOutlook》,在美国汽车总销量同比下降的背景下,2年美国电动汽车销量近80万辆,较1年销量增长近55%。在储能方面,根据WoodMackenzie和美国清洁能源协会联合发布的最新一期美国储能监测报告,预计-7年美国新增储能装机规模将达74.2GW/GWh。美国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电池化学品需求快速增长。

中国锂电产业链进军欧美,规模扩张,主要出于市场增量、政策保护、运输储存等方面的考虑。首先,欧美电解液市场起步较晚,目前处于大规模布局阶段,当地产能存在缺口。其次,中资企业须境外建厂以降低贸易保护对其市场份额的影响。再次,电解液对于运输和储存要求高,须低温Tank罐运输且储藏于危化品仓库。海外建厂、就近配套,可保证及时供应,有利于稳定与客户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公司进行海外市场布局,在波兰、荷兰和美国规划产能。公司拟在波兰布局4万吨/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产能,在荷兰布局10万吨/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产能、20万吨/年碳酸酯溶剂产能和8万吨/年乙二醇产能,布局美国新宙邦电池化学品项目建设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等电池化学品。

.2国内产能过剩,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战略合作下游构筑优势

国内电解液产能供给过剩,开始进入淘汰期。年中国电解液产量高达97.2万吨,但年12月中国电解液开工率仅2.20%。中国电解液价格从1年底12万元/吨下降至年底2.1万元/吨。

公司经过多年研发投入、产业布局和市场深耕,已在电解液领域积累了显著优势,目标为保持和争取20%-0%的市场份额。其一,公司重视创新,始终保持在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其二,公司一体化布局优势,在新型锂盐、溶剂、添加剂等产品上进行布局,保证了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且具备一定的成本竞争力;其三,拥有行业优质的全球客户资源,同时有多个生产基地已实现批量交付,就近市场,增强了客户粘性,与客户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公司布局上游,产业链一体化形成成本竞争优势。公司在电解液原料端的新型锂盐、碳酸酯溶剂、添加剂均有自有产能布局。同时,六氟磷酸锂是一个强周期的化工品,目前产品产能超过市场需求,公司主要通过有长期稳定战略合作关系的供应商采购六氟磷酸锂。公司布局上游,稳定供应链,降低生产成本。

公司与下游客户建立了深入合作关系,巩固电解液行业中地位。公司与LG合资建设波兰工厂;与Ultium签订供货合同,跟随Ultium在美国建厂的步伐,布局美国。

4电容器化学品全球龙头,布局湿电子化学品贡献增量

4.1电容器化学品:全球细分市场龙头,核心客户份额稳定

全球电容器市场规模约50亿美元,铝电解电容器占比0%,铝电解电容器需求主要由消费电子和工业影响。2年全球电容器市场规模约为50亿美元,其中陶瓷电容器占比约为50%,铝电解电容器占比约为0%,薄膜电容器占比约为8%,钽电解电容器占比约为7%。在-8年期间,预期全球电容器市场规模将CAGR为4.1%。看全球铝电解电容器下游应用,消费电子和工业占比分别为45%和2%,对铝电解电容器需求影响较大。

全球铝电解电容器市场格局较为集中。0年CR8为65%,其中NCC、尼吉康和江海股份分别占比17%、17%和7%。全球铝电解电容器电解液市场规模较为稳定。-0年,全球铝电解电容器电解液市场规模从.1亿元增长至.02亿元,4年CAGR为2.22%。

公司是全球电容器化学品细分市场龙头企业,核心客户份额稳定。公司电容器化学品包括两大类,一类为铝电解电容器配制用电容级化学品,如溶剂、溶质及功能添加剂;另一类为一系列用于将高纯铝加工成铝电解电容器用电极箔和电子铝箔所需的电容级化学品,包括溶质、功能型添加剂等。公司已经成功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压溶质及功能添加剂,性能赶超日本同类产品。国内前十大铝电解电容器制造厂和铝箔厂均为公司客户,公司在电容器化学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

4.2半导体:成功投产高纯半导体双氧水和氨水等产品,通过行业核心客户认证

湿电子化学品,又称超净高纯试剂或工艺化学品,是指主体成分纯度大于99.99%,杂质离子和微粒数符合严格要求的化学试剂。湿电子化学品按用途主要分为通用化学品和功能性化学品两类。其中通用化学品以高纯溶剂为主,例如氧化氢、氢氟酸、硫酸、磷酸、盐酸、硝酸等;功能性化学品指通过复配手段达到特殊功能、满足制造中特殊工艺需求的配方类或复配类化学品,主要包括显影液、剥离液、清洗液、刻蚀液等。半导体化学品广泛应用于显示面板(含TFT-LCD和OLED)、IC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等多个领域,是生产制程中的光刻、显影、蚀刻、剥离、清洗等制造工艺的关键化学品材料,对芯片的良率提升、显示面板画质的清晰度、硅片电池的使用寿命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全球湿电子化学品市场主要企业包括欧美老牌企业、日本企业、中国台湾企业、中国大陆企业、韩国企业等,国内湿电子化学品行业规模快速增长。欧美传统老牌企业在湿电子化学品市场份额占比%;日本企业约占27%市场份额;中国台湾企业生产的湿电子化学品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9%。在半导体和显示面板领域,1年我国湿电子化学品行业市场规模为10.94亿元,-1年国内湿电子化学品行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14.6%。

公司半导体化学品业务已经通过行业核心客户的认证,有望成为公司未来重要增长点。公司已成功投产高纯半导体双氧水(G5)、氨水(G6)、高世代线面板先进制程用蚀刻液、清洗化学品和氟精细化学品。半导体化学品和相关功能材料为公司近年来重点发展的新业务,下游主要集中在显示面板、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等领域,公司与行业标杆客户,如台积电、中芯国际、格科微电子、华星光电、华力华虹等已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此为报告精编节选,报告PDF原文:《新宙邦()公司深度报告:有机氟驱动增长,电解液构筑优势抵御出清,平台型材料公司持续扩张-方正证券[]-40408》报告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