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对的方法工艺及其过程

校对是印刷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消除生产中的差错,以保证印刷品的质量。一般理解为将样张等与原稿对照,发现和纠正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而印刷品的种类繁多,因此,校对的任务应该是根据委印人规定的文字、照片、图画、草稿等的原稿,检查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按照规定的内容、版面设计、样式、色调再现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作业了,并纠正错误的作业。

校对样张的内容包括:与原稿比较对照纠正文字的错误;确认和纠正是否具备原定印刷品最后用途的条件;照片、原画、图版等与原稿、版面设计对照、确认和纠正是否按照版面设计及色调加工的。

一、文字校正

1.校对方法的种类

进行校对的方法随着工序的进行,分为二种。

(1)校对原版

为制上机版,须校对原版的内容,将原稿(包括阳像底片、阴像底片、排版、照像版、铅版等)的质量与付印样(即经过各次校对已经改正无误,由委印单位负责人员签准付印,表示印刷厂可以印刷的清样)等对照确认,当确认无误后,即可进行制上机版,这是制版工艺中的最后检查工作,是质量保证的重要任务。

(2)校对开印样

开印样是经装版完毕,并校正规格、墨色、压力后,准备正式进行生产时所印出的一张印样。将它与清样对照,确认已经没有错误,才能开始大量印刷,这是印刷开始时时印版的检查工作。

2.校对的项目

进行上述两种校对时,检查项目有:

①必要材料的准备,包括付印佯、任务书、作业通知书、书帖、原稿等。

②印书方面的内容,包括装订式样、加工尺寸、制版尺寸、加工线(如裁切纸)、页码(字体及位置)。

③核红是指在一批清样中,尚有几张还有个别错误,需在改正后另打清样同红样加以样核和补签,或者将挖改的纸型与批注的挖改处校对。校红时包括红字的内容、文字、字体、大小、位置等。

④照版,插图、图版方面,包括位置、方向、分色、规定印刷颜色等。

⑤在印刷、装订中必要的内容,包括帖码、折标、色标、扫描记号、梯尺、十字线等。

⑥封面的校对,包括书名、作者署名、出版者名称、书号、印刷单位名称、定价、出版年月等;若为期刊则包括期刊名、期刊号、期刊登记号、杂志代号等。

⑦广告的校对,包括公司名、商品名、商标、价格等。

二、色彩校正

色彩校正具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以制版、印刷工艺中内部生产管理为目的的,一个是作为印刷样品给委印人校对的。

彩色打样的方法所列,打样方法很多,可根据目的与要求选用。作为印刷样品的,其质量应该近似于印刷方法得到的印品,一般采用印刷法打样,而为内部生产管理用的打样,可采用照像法、CRT法等方法中的一种。

1.用印刷方法的打样

(1)打样用油墨、纸张、印版的特征

打样和印刷有许多的不同,无论是使用油墨、纸张、版材等材料方面,还是晒版、印刷密度、印刷压力等的条件都与印刷的再现性有密切关系,由于印刷和打样的压印方式、印刷压力、印刷速度、上墨方式、套印方式、油墨粘度、油墨乳化、印刷的砂目、网点的再现等都有不同,因此,印刷品与样张也必然产生不同,其再现性的差别,打样与印刷相比,从高调部分到中间调部分浓度不足,而暗调部分过量,因此,反差较印刷品反差大。为此,对打样的油墨、纸张、版材、印刷密度、印刷压力等方面,要考虑缩小与印刷的差距。

油墨由于油墨在印刷时条件不同,油墨转移率变动很大,印刷和打样使用同样的油墨,而得不列同样的再现性。

此外,打样采用单色打样机较多,是湿压干套印,印刷采用多色机,是湿压湿套印,也会产生许多问题。

各种打样、印刷方式、套印指数的实际值是不同的,如表4-3所示,套印不仅油墨的性能不同,而且表面状态和光泽也受到影响,如果采用多色打样机打样则能大幅度的缩小与印刷机的差距。

纸张纸张是影响印品的层次再现、光泽度等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纸张的种类和印刷品质量之间的密切关系是很容易理解的。印刷品的光泽度受纸张表面状态的影响很大,涂料纸与非涂料纸相比,它能得到较好的光泽度,作为产品样品的打样,应该采用与印刷同样的纸张进行打样。

版材一般打样用的版材,砂目细,从高调部分到中间调部分的网点下缩小.而印刷用的版材,砂目较粗,用眼光方法调整使高调部分到中间调部分的网点能稍细些,现在较多采用铝基的PS版来打样。

(2)打样机的种类

手工上墨手动打样机手工上墨方式的打样机是版面上的润版液完全干后,油墨转移到橡皮滚筒上,从高调部分到中间调部分的网点有比印刷时的网点小的趋向。

手工上墨不稳定,难以得到均匀的版样。

动打样机上墨用墨辊串墨后上墨,在润版液的影响下,与油墨有稍许的乳化状态下进行印刷,因此,它的再现曲线比手工打样又接近些印刷的再现曲线,但是,印刷压力、速度、油墨仍有不同,大部分仍为干式套印,与印刷机印刷再现还有不同。

多色自动打样机多色自动打样机是解决印刷和打样差别的理想方法,与印刷时同样条件下进行打样,它的再现曲线可接近于印刷机,但是从效率、成本方面看,用这种打样机不容易普及,四色打样机的结构示意图。

2.用感光材料打样法

作为内部生产工艺管理用的打样方法有许多种,有许多都已成为商品生产。

(1)彩色片叠合法

在透明片基上,涂布由重氮感光剂制成的感光片,分别与相应色相的分色底片密接曝光,制成单色的图像,把黄、品红、青、黑四色单色图像叠合在一起。用透射光合成彩色图像,也可在片基下衬以白纸,用反射光观察。

曝光时使用的分色底片有的用阴片,有的用阳片;显影方法有用氨熏显影法,有的用单液显影法和染料添加显影法。

彩色片叠合法打样速度快,不需要增加专用设备,可以检查各色版的质量、叠合效果。但由于是胶片叠合,相互之间有色偏现象,影响图像细部的质量再现,色相与油墨也有差别,作为色彩校正几乎不使用该方法。

(2)色层叠合法

该方法也叫叠印法,把含有某种颜色的色料制成的感光液,用即涂方法涂布在不透明的白色片基上,在晒版机中,与相应色相的阴像底片密接曝光,经水显影后,即得单色图像,第二个颜色则再重复进行。

色层叠合法用离心式涂布机和即涂方式涂布感光液,容易造成膜层厚薄不匀,由于涂布量的变化,会产生颜色密度的变化。

(3)转印法

这种方法是在一张承印材料上,由于转印各分色层形成彩色图像。在转印方式中有:彩色片上形成的单色图像,依次转印到承印材料上,将含有色料的感光层转印到承印材料上,经反复曝光,显影形成图像;具有感光性粘合层的胶片复合在承印材料上,经曝光后涂布色粉即成样张。

转印法使用的感光材料有感光聚合物型和重氮化合物型,感光用底片有的用阴像,也有的用阳像,处理方法上有用彩色图像转印和感光层转印两种。

转印方法能得到比较稳定的图像,现在开发的着色剂也接近印刷油墨,作为照像法的打样最近正在普及,但是成本稍高,处理时间长,在欧洲使用该方法较多。

(4)电子照像法

在涂布了光导体纸基的表面,进行充电处理,使纸基上具有感光性,将其与阳像底片曝光,受光部分失去电荷,形成静电荷潜像,将带有相反电荷的色粉与潜像接触,吸附色粉,形成彩色的图像。

如采用静电印刷法,可在感光材料上形成图像,用转印的方式,把图像上的色粉转移到承印材料上。

电子照像法难以控制静电荷,作为彩色校正几乎不使用。

(5)银盐照像法

有银染料漂白法,在白色的三醋酸片基上,涂布多层乳剂,乳剂中含有黄、品红、青的偶氮染料,对蓝、绿、红感光的卤化银乳剂,用颜色滤色片依次曝光,即成彩色图像,彩色感光片的结构。这种方法由于成本高,几乎不用于进行彩色校正。

3.彩色监控和模拟

在进行内部生产管理工艺的时候,下一定要硬拷贝,在屏幕或监控器上能确认图像的软拷贝也能达到目的。

作为软拷贝有光学的方式和电子的方式,近年来利用彩色阴极射线管(CRT)的电子方式,质量提高很快,作为内部管理用的预打样占有重要的位置。

软拷贝方式,在图像形成上不需要特别的材料,运行成本比硬拷贝低,此外,操作时间极短,是其优点,但软拷贝在手头不能保留样张,成色方法是加色混合,印刷品的成色是减色混合,这是其不足之处。

(1)光学的打样法

经分色的阳像图像,用补色滤色片的色光进行加色,得到合成图像,品红分色阳图用绿滤色片,青分色阳图用红滤色片,黄分色阳图用蓝滤色片,将三个光在屏幕上合成。

这种方法,由于光是加色的差别,校正有困难,图像质量与印刷品也有大的差别,因此,几乎没有进入实用阶段。

(2)CRT打样法

近年来,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利用彩色CRT进行彩色打样的模拟装置能很快推出,将分色的底片经摄像管或飞点扫描,由各种电路修整,进行打样和监控图像。

电子的方式有许多优点,不论是阳像还是阴像,连续调还是半色调,都可以使用,能瞬时看到合成图像,运行成本非常便宜,图像稳定。对图像的质量提高,其预订打样装置占有重要的地位。

用彩色CRT虽然能使得到的图像与印刷品相近,但是能使色调在哪种程度相近,仍是非常大的课题,荧光体成色的监控器图像和由反映光产生的印刷品,在同样条件下是不能比较的。

一般的监控器的成色比印刷油墨成色的颜色饱和度有高的倾向,特别在印刷的二次色、三次色的混合色时,油墨的不鲜明成分有影响,印刷品的不鲜明要多些。

作为电子方式,有把输入信号一次存储在存储装置内和几次输人信号直接由CRT输出的方式。

存储方式作为有一个合适的输入装置,其输入装置的调整简便,由于有可变焦距的变倍率,间隙少,所以能保存图像,这是其优点。

直接输出方式可瞬时间看到图像,因存储器对图像没有劣化。作为图像输入方法,一般有利用电视摄像管方式和由飞点扫描的飞点扫描方式。用彩色CRT的打样方式,在年已进入实用阶段,是较新的打样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9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