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石间印记”印刷技艺成果回顾展在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开幕。一批珍贵的馆藏石印版画精品集中展出,石印技艺传承人也与参观者互动,直观演示石印技术的魅力。
图说:展览现场官方图
回顾展详尽介绍了石版印刷技术的起源及在中国的发展之旅,分为“石”“间”“印”“记”四个部分。“石”通过老照片、老机器的展示,介绍石印技艺在中国的本土化创新与发展;“间”展示了石印艺术与技艺之间的关联;“印”侧重体现古老印刷术如何推动着文化传播和社会文明;“记”讲述了印刷人匠心传承的故事。展览不仅展出了由上海最早采用石印技术的土山湾印书馆刊印的《点石斋画报》,以及年欧洲彩印作品《彩饰》之《十八世纪》等原作,还有不少博物馆复刻作品亮相。
图说:《点石斋画报》官方图
印刷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石印技术则是中国印刷术传入欧洲后,由德国人发明,再传回中国。由于还原度、精细度高的特点,石印本成为不少画家、书法家和收藏家的最爱。但因为原材料来源单一,石印技术曾几经失传。近年来,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研究大量相关文史资料,寻访已存世不多的工匠后人,并与土山湾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合作,终于使这门古老技艺得以恢复。
开展当天,馆内举行了石印工坊挂牌仪式。在石印技艺传承人顾雪根的指导下,观众纷纷体验了石板印刷的过程。先在石板上刷上水,再均匀压上油墨,铺好宣纸,最后放进机器压印,一张画面清晰、线条细致的石印便制作完成。印品与原作分毫不差,几乎可以乱真。“这是水油分离的原理。”顾雪根为大家“揭秘”道,“石板经过药水处理,有图案的部分粘油不粘水,空白的地方粘水不粘油。相比较必须经过雕刻的凸版印刷,石板印刷可以让画家直接在石板上作画,印出来也跟原作一模一样,这使得它深受画家的欢迎。”农民画画家许凤英和正在学习绘画的小朋友谢闻恬也自告奋勇,体验了一把在石头上作画的独特感受。
图说:顾雪根(中)带大家体验石板印刷官方图
上海是中国现代印刷术的发源地,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在我国近现代印刷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清末时期开始,中国出现的百余家石印书局就以上海为中心。在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陆炎心中,“石间印记”展开在上海有着特别的意义。“我们的祖先曾经以先进的科学和灿烂的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巅峰。今年也是博物馆开馆十周年,我们会再接再厉,站在历史的肩膀上,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技艺在这个时代,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展览每周二至周日9:00-16:30开放,周一闭馆,将持续至10月9日。(新民晚报记者吴旭颖)